【校园安全常识宣传教育——校园贷篇】

发布者:张振军发布时间:2018-03-18浏览次数:7817

校园贷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,甚至我们身边就有深陷校园贷并且无法从此泥泞中挣脱的同龄人。正值开学季,各大校园贷款平台又开始向大学生伸出“魔手”,它就像是糖衣炮弹,我们一不小心就会落入陷阱,并且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。今天,就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这“披着羊皮的狼”。

一、什么是“校园贷”?

简单来说,只要你是在校学生,在网上提交个人资料、通过审核、支付一定手续费,能轻松申请到信用贷款,就是校园贷。据调查,校园消费贷款平台的风控措施差别较大,个别平台存在学生身份被冒用的风险。此外,部分为学生提供现金借款的平台难以控制借款流向,可能导致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过度消费。

  

二、“校园贷”的种类

(1)电商平台

(2)消费金融公司

(3)P2P网络贷款平台

(4)线下私贷

(5)银行机构

三、认识“校园贷”

1高利贷

大多数网贷平台放贷的利率,并未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,一般年利率仍控制在20%以内,因此在法律上可能不会被认定为高利贷。但是,这些平台 在收取约定的利息之外,还会以罚息、服务费、违约金、滞纳金、催收费等名目,收取远远高于贷款本息的巨额费用,从而在实质上,就是不折不扣的高利贷。

2欺诈诱导

这些贷款公司在向大学生群体推销业务时,往往不可能如实告知借款的真实风险,不可能详细告知贷款利息、违约金、滞纳金等收费项目的计算方式和可能金额,反而经常是以“零首付”、“零利息”等低门槛、低成本进行欺骗诱导,致使某些涉世不深、自制能力较弱而又消费欲望旺盛的大学生上当受骗。

3强行逼债

一些公司采取的催款方式,往往是各种骚扰、胁迫、跟踪、盯梢、非法拘禁甚至包括某些更加极端的手段,迫使借款者不得不东奔西走借新债还旧债,从而极大地威胁借款者的人身自由和安全。而种种暴力逼债的方式,已经超出合法经营的范围而有涉黑犯罪之嫌。

四、身边的“校园贷”

案例一

2016年3月,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学生,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学的身份,从不同的校园金融平台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高达数十万元,当无力偿还时跳楼自杀。

2017年4月11日下午2时许,在泉州城东一高校旁的学生街某宾馆,熊先生的女儿、厦门华厦学院大二在校女学生如梦(化名),因卷入校园贷,不堪还债压力和催债电话骚扰,选择自杀。

案例二

因为觉得请同学吃饭很有面子,西安大学生小飞先后在借款平台借了2万元消费,结果深陷借贷泥潭,贷款总额“滚雪球”至20万,父母掏空家底还借了10万元才还清贷款。

和儿子沟通后王女士才得知,最早的借款发生于去年11月,在网上借款平台借钱消费,借了8000元,后来又陆续借,总共借了2万元。网络借款平台的贷款很好申请,只需提供学籍档案、身份证原件、手机通讯录即可,借钱时会要求付押金,如实借600元但打借条就要填1000元,约定一周内还清本金600元,否则就要产生利息每天400元,不然就会告知家长和学校。担心被家人发现,儿子只好采取“拆东墙补西墙”的方式,刚开始在借款平台到处借钱,后来发展为向借贷公司借钱。

五、如何对待“校园贷”

1.认清校园贷的各种形式,提高自身辨别能力

2.凡遇校园贷,直接拒绝

3.注意保护个人身份信息,不给非法分子可乘之机;

4.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,在这里并非要拒绝消费,而是要拒绝过度的,超出个人能力的,不合理的消费不要盲目攀比,应当摆脱消费中的虚荣心理,理性消费!